童年
從小,聽故事對我而言,就跟吃飯一樣,每天進行從未間斷;身為老么又是唯一女兒的我,總是依偎在媽媽懷裡聽故事,從桃太郎到阿拉丁,在神奇的故事裡,生命充滿了奇蹟和無限的可能!
一直被大量的「故事」餵養長大的我,養成了隨時拉長耳朵,四處收集故事的習慣;故事,從媽媽身上延伸到野台戲、廣播劇,只要一嗅到故事我就搬著凳子狂奔而去。暑假,遠離母親回鄉下到曾任「私塾老師」的阿公家度假,為了聽故事,我使出渾身解數,每夜不是唱歌就是跳舞,以換得「漢學仔仙」的阿公大開金口。故事,一個個的從經書中變身而出,在點點的螢火下,「孔子公」周遊列國和「廿四孝」的故事,都在阿公家的曬穀場,逐一登場。
成長
等到識字後,我發現文字暗藏著無數的「故事」;從此,只要一看到書,絕不放過,無論讀懂不懂,都被我狼吞虎嚥的吃下肚;因為每打開一本書,就像是回到童年,窩在長輩的腳下,聆聽著一個個精采絕倫的故事一樣,一字、一句都散發著無比甜美的滋味。
閱讀,從漫畫書到報章雜誌,從言情小說、古典文學到西洋文學;隨著年齡的增長,過去熟悉的安全世界逐漸崩離,全新的價值觀尚未架構前,赫塞、尼采、佛洛姆......,全新的思想透過文字,一個接著一個走進我的心靈,與我對談。就這樣,狂飆的青春期,在大師的護航下,得以平安的渡過。
說故事活動
民國70年代的台灣,中文版圖畫書實在是少的可憐;信誼基金會開辦「信誼幼兒圖書館」,打開了國人對圖畫書的視野。愛看書的我成為該館的開館義工;為了提升館內外文書的借閱率,因而舉辦說故事活動。當時,我,「江媽媽」和郭爺爺搭配,一人主講英文繪本,一人主講日文繪本;揭開於公開場合舉辦「說故事活動」之里程碑。
每週,我抱著一大堆的英文繪本,進館為小小孩說故事。孩子們一見到我總是又抱又親的,好似他們最親密的好朋友;甚至還有許多媽媽說:「只要搬出江媽媽三個字,孩子就變得既聽話又乖巧,真是厲害!」
原來,說故事是收服人心的妙招!
為「被貼上標籤的學童」說故事
80年代加入「人本基金會」的「教育諮詢專線」義工,從中發現「諮商者」除了應具備專業理論外,更須具備特殊的人格特質;否則很容易讓雙方陷入泥濘,傷人傷己。若僅以上課、考核就要肩負起「諮商者」的重任,感覺上有如兩面刃般的潛藏著某個程度的危險;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,發覺「書」陪伴我走過許多生命幽谷,透過「閱讀」讓我找到再出發的力量、方向。因而決定把「閱讀」介紹給孩子們,讓孩子們有如我童年一般的,透過「聽故事」,體會到閱讀最單純的樂趣;因為「聽故事」感受到愛與關懷,因為「閱讀」而走出困境,邁向光明的前程。
起初,我與國小輔導室合作,每週定期為幾位由班導師挑出來的學生,在校內圖書館為他們說故事。沒想到,一學年後所有參與活動的班導師,紛紛要求與我開會,詢問我在這個「說故事」活動裡,加了什麼魔藥?因為他們發現孩子的學習、行為都獲得大幅度的改變;再一次,讓我體會到「故事」的力量是十分驚人的!
因此,我決定要讓更多的孩子嚐到這個「神奇魔藥」,我要找到更多有心之士,一起把魔藥送到孩子面前;於是,我向前跨出一大步,走出有限的小我,邁向一個豐富、快樂的大我世界,因而創辦了貓頭鷹協會。